(一)入户调查法的含义、特点
入户调查法是指调查员到被访问者家中(企业用户是在单位中),对被访者开展直接的、一对一的个人访问的一种调查方式。调查员按抽样方案的要求,到抽中的家庭或企业单位中,按照事先规定的方法,选取适当的被访者,依照问卷或调查提纲进行面对面的直接提问,问卷可为访问式问卷和自填式问卷,问题可以是封闭式的,也可以是开放式的。到目前为止,许多调查公司仍然认为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最佳访谈技术。在访问过程中,一个掌握高级技巧的调查员深入地访谈一个被访者,可以有效地揭示被访者对某一问题的潜在动机、信念、态度和感情。
入户调查法的优点是可以直接得到反馈,可以对复杂的问题进行面对面的解释;访问质量较高,所获得的信息真实可靠,客观性强。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调查成本较高,拒访率也很高。
(二)入户调查的操作要点
1.有效接近被访者
有效地接近被访者,与被访者之间建立起信任合作的关系,打消其顾虑,使被访者展示真实的自我,愿意给出真实的回答,是访谈成功的第一步。
(1)选择亲切恰当的称谓。
访员在接近被访者时,首先遇到的问题是为对方选择一个合乎常规的称谓。称谓对了,被访者觉得亲切自然,双方的心理距离会迅速拉近,访问便有个好的开头;称谓错了,不仅会闹笑话,甚至会引起被访者的反感和排斥心理,影响访问的顺利开始。选择称谓时应注意以下问题:要符合陌生人初次交往的心理距离。一般而言,访员与被访者是第一次接触,亲密程度较低,相互之间的称谓一般应突出对方的社会角色身份,以示客气、尊重。例如,可根据见面之前的了解或询问,称对方为“教授”“老师”“经理”“主任”等正式身份头衔,或者用“先生”“女士”“阿姨”“大爷”等尊称。要入乡随俗,亲切自然。地域不同,人们喜欢的称谓也不同。访员在与被访者打交道之前,首先要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做到有的放矢,称谓上要灵活处理。
(2)选择接近被访者的途径。
接近被访者是访谈的开始,入户访谈时,访员必须选择有效的途径,进得门,坐下来,让被访者了解自己不约而至的目的,消除疑虑,才有可能进行访谈。
①正面接近,直入主题。访员与被访者接触后,直接表明身份和意图。即直接告诉被访者“我”是谁及“我”代表谁,并出示相应的身份证明,如调查工作证等;“我”来干什么及为什么要来;“我”需要您的合作;“我”会对调查结果保密。
②积极接近,把握主动。在入户访问中,如果访员认为被访者有时间接受访问,比如在周末或傍晚休息时入户,访员可以直接说“我想进来跟您谈谈这事”,而不是说“请问我可以进来吗?”或者说“请问你现在有时间吗?”等可能让被访者说“不”的问话。入户调查的开始都是在门口,有经验的访员会尽量缩短在门口的寒暄,并设法进入房屋内。因为一旦进门,被访者就不太可能拒绝访问了。
③求同接近,以退为进。接近被访者后,如发现被访者紧张或不自然,访员不宜直接切入正题开始访谈。可以主动挑起一些与访问无关,但能引发初次交谈兴趣的话题,如老人、孩子、健康、社会热点等问题来打破僵局,在共同的语言交流中接近对方。
2.有效控制访问过程
访问过程是从访员提出第一个问题开始,到被访者回答完最后一个问题结束。访问过程的控制,是指访员在访问过程中,通过提问、追问、插话、目光、表情、动作等控制来组织、引导访问的过程,包括语言控制和非语言控制。
(1)语言控制。
访问过程中的语言控制主要指提问、追问和插话的控制。
①提问。提问成功与否决定着访问能否顺利进行。提问的方式很多,有开门见山式、投石问路式、顺水推舟式、顺藤摸瓜式、借题发挥式、循循善诱式等。
②追问。在提问过程中,为了帮助被访问者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访员还要善于对问题进行追问。追问不是引导,也不是提出新的问题,而是对已经谈过的问题中不清楚的地方进行再次询问,是对提问的延伸或补充,目的是使问题的答案更准确、更完整。访谈过程中如果发现被访问者的回答前后矛盾或含混不清时,访员就需要追问。
但对问题的追询要做到适时与适度。要把握好追问的时机和分寸,以不妨碍访谈的顺利进行和不伤害被访问者的感情为原则。
③插话。在访问过程中,因为访员或被访者的原因,可能产生偏离访谈主题,或者需要从一个主题转向另一个主题的情况。这时候,访员就要善于对问题进行引导,通过插话的方式转换话题,实现对访问过程的有效控制,掌握访问进度和访问时间。
(2)非语言控制。
①体态语。体态语是指访问双方的肢体语言,包括各种动作和姿势。访问过程中,访员除了要避免个人习惯性的小动作,比如挠耳朵、抖大腿、抓头发等,还要善于利用一些动作、姿态的变化向对方传达某种信息,起到言语所不能表达的作用。同时,注意对方体态语的变化,体会把握对方的思想、意图等。比如,访员连连点头,表示对被访者的谈话很赞同;访员用笔记录,表示认为刚才的内容十分重要;被访者频繁看时间,说明他希望加快速度或者结束谈话;被访者东张西望,表示对刚才的内容不感兴趣或者注意力已经转移;被访者打哈欠或者做小动作,表示已经很累。
②目光。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目光交流是访问中最主要的非语言交流方式。访问过程中,运用目光既能达到观察对方的感受,控制访问过程,又不至于引起对方的不快和反感。一般而言,访员目光要柔和、自然、放松,既不能一直直视被访者,导致其拘束不安,也不能目光犹疑,使被访者对访问意图产生怀疑。访谈时,访员要直面对方但不能盯着看,要不时地与对方目光做短暂接触,以几秒钟为宜。
③表情。访谈时,被访者总希望自己的话能够获得注意,引起重视。因此,访问一旦开始,尤其是在被访者说话时,访员的表情就显得尤为重要。访员应时刻关注被访者的谈话,并通过表情传达出启发、鼓励的信息,激发被访者的谈话意愿,对访问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当被访者谈到成功的事时,访员要表示出高兴;当被访者谈到伤心的事时,访员要表示同情。
④外部形象。访员的外部形象控制包括衣着、服饰、打扮等方面。首先,访员穿戴要合体,看起来像一般人头脑中的典型访员形象,这样可以使得访员的社会角色认同有效完成。其次,访员穿戴要普通化,避免制服或任何标注群体或团体的符号,避免因为过于严肃或轻率的外表导致被访者产生偏见性回答。最后,访员的穿戴应避免引人注目,以便突出访问本身而不是访员的服装。
3.灵活处理无回答问题
访问过程中出现的无回答情况分为两种:一种是访问对象不在场,如计划访问的对象不在家、不在单位或者出差;另一种是拒绝访问。碰到这两种情况,访员都不能轻易放弃,另选对象,而应该按照调查方案的要求,灵活处理,分类解决。
(1)对于被访者不在家的处理。
入户访谈时,访员按照样本户的地址表上门,常会碰到调查户无人在家的情况,这时候就必须复访,而不能随便放弃。一般而言,对于不在场的被访者要做到三次甚至三次以上的复访才能放弃这个对象。如果被访者在第一次访问时不在家,就要做好详细的时间记录,以便在复访时改变时段。
(2)对拒绝回答的处理。
访问中经常会碰到被访者拒绝回答的情况。被访者拒访的情况常见的有以下几种:被访者认为访问主题“无聊”;被访者说自己正忙不想花费时间;被访者对访员不信任;被访者害怕透露个人信息;被访者认为访问主题过于敏感;被访者在以前类似访问中有过不愉快的经历等。无论碰到哪种形式的拒访,访员都不能灰心泄气,而是要耐心地找出被访者拒绝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克服。比如,被访者如果对访员不信任或对访问目的表示怀疑,访员就要出示有效的身份证明;被访者如果不了解调查意义而认为“无聊”,访员就要说明研究的价值等。当然,如果访员确定被访者愿意接受访问而只是目前没有时间,就不要勉强或过多纠缠,而是应该礼貌地表示歉意,同时约定等到被访者有空时再次上门完成访问。
总之,访员只要注重积累社会知识和工作经验,熟练应用访谈技巧,耐心、热情、礼貌地对待被访者,就一定能灵活处理访谈中的各种问题,出色地完成入户访谈的艰巨任务。
小知识
保证入户访问的数据质量的关键在于以下五个方面:
(1)规范的抽样控制。如果要求根据调查数据对总体做推论,则抽取完全代表总体的样本是非常重要的。这些规范包括抽样框确定原则、起点原则、家庭户抽取原则、敲门入户原则、家庭成员甄选原则等。
(2)标准的问卷设计。入户访问时一般是由访问员独立外出访问,访问员对于问卷的理解不可能达到研究人员的水平,因此如何设计出一份问卷,能够帮助访问员尽可能有效地收集到足够数据与水平的数据,是非常不容易的。
(3)严格的实地访问控制与质量监控制度,包括陪访率、回访率、新旧访问员的抽检率、复核率等。
(4)完善的访问员培训制度。随机入户访问是最困难的访问方式,对访问的各个方面都是一个严格的考验,包括敲门入户、回应拒访、问卷跳问、开放题追问、回访约定等。因此,入户访问员的基础培训、访问技巧培训、项目培训等都要求是最好的。
(5)经验丰富的督导团队。